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cancer4

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, 其中三分之二的癌變會發生在腸道左面, 即降結腸、乙結腸及直腸, 三分之一發生在大腸右面, 也就是升結腸、橫結腸及盲腸,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 近年患上大腸癌的病人越來越多。素芬今年四十多歲, 多年來都有肚痛肚脹、胃口差等症狀, 但她以爲只是小問題, 而且自己年紀還輕, 所以一直沒有認真理會。直到後來病症越來越重, 經過腸鏡檢查, 證實患上腸癌, 而且已經擴散至淋巴, 情況不容客觀。

素芬手術治療後還需要持續進行化療。治療過程中她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加深, 知道遺傳也是一個主要成因。她想到了自己的胞兄和她患病前一樣從未接受過腸鏡檢查, 於是軟硬兼施力勸兄長接受檢查, 結果哥哥也被發現有個腸息肉。那麽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接受腸鏡檢查呢?全美大腸癌協會有一套篩檢方針, 參考此套檢查原則, 你可以基本判斷出自己是否需要接受腸鏡檢查以及檢查的頻率。在美國, 只有不到一半的大腸癌患者作過相應檢查, 同時許多沒有息肉或僅有良性息肉的受檢者不斷重復不必要的檢查。根據現有的檢查和監護方針可減少病人不必要的結腸鏡檢, 同時加強對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監護機制。

為什麼要檢查 大約百分之六的美國人會患上侵潤性結直腸贅瘤, 在美國因癌症而去世的人當中, 大腸癌是第二大病因。在2007年, 約有153, 760人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, 其中52, 180人不幸去世。 儘管如此, 大腸癌仍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之一, 一直以來體檢被宣傳為救命的法寶, 因為結腸鏡檢既可儘早發現結直腸癌, 也能在結腸鏡檢中作單純切除癌前病變的腺瘤。Medicare醫保系統從 1998年起就開始承擔結腸鏡檢的費用, 而對該檢查 的需求率從此也上升了百分之一百十二。

一般風險的人群可從50歲開始檢查全國的監護方針指導一般風險的人群從50歲開始結直腸癌的篩檢, 一般風險是指沒有大腸癌、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症狀, 也沒有結直腸贅瘤的個人和家族病史。

高危人群的及時篩查有結直腸息肉或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士應於40歲時開始檢查, 或比其親屬患病年齡提早十年開始, 部分人須至少每十年檢測一次。


Health Education

 

息肉不都是癌前病變

組織病理學報告可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息肉切除術後的檢查方針, 息肉可以通過組織學特徵來進行分類, 最 常見的類型就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。

腺瘤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, 它沿著腺瘤-癌瘤的發展模式進展。大腸癌 病人長有腺瘤型息肉不足為奇, 因為息肉隨著年齡增長會越長越多。在一 般風險的50至54歲人群中, 有百分之 十一的人患有息肉病, 65至75歲人群 中這個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到百分之五十。

通常, 增生型息肉被錯誤地認為是良性的, 事實上它既不是癌症前兆, 也沒有臨床意義, Boolchand等人發現 百分之六十一的醫師會讓一個長有6毫 米增生型息肉的病人在至少五年內進行一次結腸鏡檢。目前一致的大腸癌篩檢方針則認為, 大多數長有增生型 息肉的病人不用進行結腸鏡檢, 這些 人士並未處在大腸癌的高危風險中, 完全可以回到一般風險的篩檢標準中: 每十年作結腸鏡檢, 也就是和一樣。

 

這對病人意味著什麼?

如果一個普通病人被發現有一個 腺瘤或未有進一步發展的腺瘤, 那麼息肉切除術後的監察時間應取決於腺 瘤的數目。目前的指導性檢查方針認為, 有一到兩個小型管狀腺瘤的病人, 其腺瘤復發風險較小, 因此結腸鏡檢 可定為5到10年一次。

同時, 已經完全摘除的息肉, 如果發現有高度瘤形成的兩個特徵:大於 1釐米和具有絨毛特徵, 病人要在3年內再作一次檢查。

 

鏡檢質量的重要性

在這裡有一個重要說明, 目前的息肉切除術後監察方針是建立在腸道 準備充分, 且整個結腸到盲腸都已仔 細檢查過的基礎上的, 所以, 醫生在決定病人的檢查日程時應根據病人的結腸鏡檢結果而定。如果病人檢查前準備不足, 檢查不完整或發現異常腫塊, 因被儘快召回重作檢查。

素芬的兄長結果被發現長有一粒直徑達2寸的息肉, 後來由内窺鏡手術切除, 由於息肉大於1釐米, 所以素芬的 兄長每三年都需要作結腸鏡檢。了解多點關於大腸癌的檢查方針, 對自己對家人都有益處。

 

腺瘤的數量、大小和特徵

如果有人不幸被查出長有腺瘤, 知道上述三個問題, 便可了解自己是否需要再作一次結腸鏡檢。

數量 研究人員在479個病人的 結腸鏡檢結果中發現, 判斷腺瘤會否復發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三年中觀察它的數量。在多變量分析中發現,在結腸鏡檢中底部發現三個或以上的腺瘤, 是接下來的鏡檢中發現兩個以 上腺瘤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在初檢中有一個或兩個腺瘤的病人中, 只有百分之三點三發展成嚴重的腺瘤, 腺瘤數量多於兩個的病人中則是百分之六。

其他研究也發現腺瘤的數量決定其未來的生長發展, 尤其是大腸瘤的形成。

大小 Noshirwani等人參照了他們的腺瘤分析記錄後發現, 1釐米或以上的息肉與在三年後形成的腺瘤有重要的關係。

特徵 研究顯示當腺瘤有管狀絨毛或絨毛特徵時, 日後患上腺瘤病變或癌症的風險會增加, 同樣, 高度發育異常也與腺瘤的進一步病變密切相關。

 
Photo from Pixabay

Share:

More Posts

長者用藥安全提示 | Elderly Medication Safety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機能的變化會影響身體處理藥物的方式以及藥物在體內的作用,從而可能導致潛在的併發症。即使您多年來使用的藥物效果良好,但因年齡增長,您可能需要調整或更換藥物。

Read More »

營養餐盤 | Nutritious Meal Plate

多年來,我們已習慣盤中的大塊肉才是晚餐的主角,而旁邊的蔬菜或沙拉只是點綴。改變您的飲食習慣,首先需要瞭解「一盤健康的食物」應該是什麼樣子。

Read More »

cancer4

大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, 其中三分之二的癌變會發生在腸道左面, 即降結腸、乙結腸及直腸, 三分之一發生在大腸右面, 也就是升結腸、橫結腸及盲腸,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 近年患上大腸癌的病人越來越多。素芬今年四十多歲, 多年來都有肚痛肚脹、胃口差等症狀, 但她以爲只是小問題, 而且自己年紀還輕, 所以一直沒有認真理會。直到後來病症越來越重, 經過腸鏡檢查, 證實患上腸癌, 而且已經擴散至淋巴, 情況不容客觀。

素芬手術治療後還需要持續進行化療。治療過程中她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加深, 知道遺傳也是一個主要成因。她想到了自己的胞兄和她患病前一樣從未接受過腸鏡檢查, 於是軟硬兼施力勸兄長接受檢查, 結果哥哥也被發現有個腸息肉。那麽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接受腸鏡檢查呢?全美大腸癌協會有一套篩檢方針, 參考此套檢查原則, 你可以基本判斷出自己是否需要接受腸鏡檢查以及檢查的頻率。在美國, 只有不到一半的大腸癌患者作過相應檢查, 同時許多沒有息肉或僅有良性息肉的受檢者不斷重復不必要的檢查。根據現有的檢查和監護方針可減少病人不必要的結腸鏡檢, 同時加強對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監護機制。

為什麼要檢查 大約百分之六的美國人會患上侵潤性結直腸贅瘤, 在美國因癌症而去世的人當中, 大腸癌是第二大病因。在2007年, 約有153, 760人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, 其中52, 180人不幸去世。 儘管如此, 大腸癌仍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之一, 一直以來體檢被宣傳為救命的法寶, 因為結腸鏡檢既可儘早發現結直腸癌, 也能在結腸鏡檢中作單純切除癌前病變的腺瘤。Medicare醫保系統從 1998年起就開始承擔結腸鏡檢的費用, 而對該檢查 的需求率從此也上升了百分之一百十二。

一般風險的人群可從50歲開始檢查全國的監護方針指導一般風險的人群從50歲開始結直腸癌的篩檢, 一般風險是指沒有大腸癌、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症狀, 也沒有結直腸贅瘤的個人和家族病史。

高危人群的及時篩查有結直腸息肉或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士應於40歲時開始檢查, 或比其親屬患病年齡提早十年開始, 部分人須至少每十年檢測一次。


Health Education

 

息肉不都是癌前病變

組織病理學報告可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息肉切除術後的檢查方針, 息肉可以通過組織學特徵來進行分類, 最 常見的類型就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。

腺瘤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, 它沿著腺瘤-癌瘤的發展模式進展。大腸癌 病人長有腺瘤型息肉不足為奇, 因為息肉隨著年齡增長會越長越多。在一 般風險的50至54歲人群中, 有百分之 十一的人患有息肉病, 65至75歲人群 中這個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到百分之五十。

通常, 增生型息肉被錯誤地認為是良性的, 事實上它既不是癌症前兆, 也沒有臨床意義, Boolchand等人發現 百分之六十一的醫師會讓一個長有6毫 米增生型息肉的病人在至少五年內進行一次結腸鏡檢。目前一致的大腸癌篩檢方針則認為, 大多數長有增生型 息肉的病人不用進行結腸鏡檢, 這些 人士並未處在大腸癌的高危風險中, 完全可以回到一般風險的篩檢標準中: 每十年作結腸鏡檢, 也就是和一樣。

 

這對病人意味著什麼?

如果一個普通病人被發現有一個 腺瘤或未有進一步發展的腺瘤, 那麼息肉切除術後的監察時間應取決於腺 瘤的數目。目前的指導性檢查方針認為, 有一到兩個小型管狀腺瘤的病人, 其腺瘤復發風險較小, 因此結腸鏡檢 可定為5到10年一次。

同時, 已經完全摘除的息肉, 如果發現有高度瘤形成的兩個特徵:大於 1釐米和具有絨毛特徵, 病人要在3年內再作一次檢查。

 

鏡檢質量的重要性

在這裡有一個重要說明, 目前的息肉切除術後監察方針是建立在腸道 準備充分, 且整個結腸到盲腸都已仔 細檢查過的基礎上的, 所以, 醫生在決定病人的檢查日程時應根據病人的結腸鏡檢結果而定。如果病人檢查前準備不足, 檢查不完整或發現異常腫塊, 因被儘快召回重作檢查。

素芬的兄長結果被發現長有一粒直徑達2寸的息肉, 後來由内窺鏡手術切除, 由於息肉大於1釐米, 所以素芬的 兄長每三年都需要作結腸鏡檢。了解多點關於大腸癌的檢查方針, 對自己對家人都有益處。

 

腺瘤的數量、大小和特徵

如果有人不幸被查出長有腺瘤, 知道上述三個問題, 便可了解自己是否需要再作一次結腸鏡檢。

數量 研究人員在479個病人的 結腸鏡檢結果中發現, 判斷腺瘤會否復發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三年中觀察它的數量。在多變量分析中發現,在結腸鏡檢中底部發現三個或以上的腺瘤, 是接下來的鏡檢中發現兩個以 上腺瘤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在初檢中有一個或兩個腺瘤的病人中, 只有百分之三點三發展成嚴重的腺瘤, 腺瘤數量多於兩個的病人中則是百分之六。

其他研究也發現腺瘤的數量決定其未來的生長發展, 尤其是大腸瘤的形成。

大小 Noshirwani等人參照了他們的腺瘤分析記錄後發現, 1釐米或以上的息肉與在三年後形成的腺瘤有重要的關係。

特徵 研究顯示當腺瘤有管狀絨毛或絨毛特徵時, 日後患上腺瘤病變或癌症的風險會增加, 同樣, 高度發育異常也與腺瘤的進一步病變密切相關。

 
Photo from Pixabay

Share:

More Posts

長者用藥安全提示 | Elderly Medication Safety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機能的變化會影響身體處理藥物的方式以及藥物在體內的作用,從而可能導致潛在的併發症。即使您多年來使用的藥物效果良好,但因年齡增長,您可能需要調整或更換藥物。

Read More »

營養餐盤 | Nutritious Meal Plate

多年來,我們已習慣盤中的大塊肉才是晚餐的主角,而旁邊的蔬菜或沙拉只是點綴。改變您的飲食習慣,首先需要瞭解「一盤健康的食物」應該是什麼樣子。

Read More »